找到相关内容432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修持方法与开悟完成

    、「息」、「心」。「调」,是调伏、调柔、调和之意。身体、呼吸、心念,都要调和得恰好,勿使动乱,才能渐入安定。「摄」,是收摄,使心念集中,切勿逐境散乱。调身、调息、调心,三者相互关联。三者当中,又以「心...到处践踏禾稼。必须加一番调练、降伏功夫,方能使「心」服贴柔顺,随自己的意志而行。所以就「调心」而言,古来有「调马」、「牧牛」的比喻。   调心:恒常不间断的使心系念一处(心的所缘境,如数息),不散乱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12252155.html
  • 修持的方法

    、近善知识。   2.诃五欲:诃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五者。   3.弃五盖:弃贪欲、嗔恚、睡眠、掉悔、疑等五法。以五法盖覆心神,使不能发定慧,故称为盖。   4.调五事:调心不沈不浮、身不缓...

    智海法师

    |止观|定慧|禅定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3/1435588295.html
  • 入行论释·善说海 讲记(111)

    种住心:安住、正住、摄住,从外方面进行调心;近住、调住、寂住,从内方面进行调心;最寂住、续住、等持住,从密方面进行调心。依靠这九种调心次第,令心逐渐得以安住。 有些人通过长期修炼,心就能够得以寂静...驯服的话,半个小时也起不了什么作用。只有拿一条鞭子,在你东张西望的时候,狠狠地打一鞭,有人这样天天管着你,或者你自己管自己,依靠强迫或温柔的窍诀来调心,分别妄念才可以断除,心才能慢慢调整过来。而想要修成...

    索达吉堪布 宣讲

    |入菩萨行论|善说海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9/14311317944.html
  • 内关穴——打开心结,养颜养心养身体的美丽穴

    出现衰老迹象,主要跟自己的心情有关。所以大家心情不好的时候不妨点揉几分钟内关穴。那些爱美的人,或者处于更年期的朋友,更要多按摩内关穴。调心养心、气血充盈才是真正的养颜之秘,用再名贵的化妆品也比不上自身...

    佚名

    |佛教资讯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3/19462137255.html
  • 佛教修定方法简介

    时知我出息长,出息短时知我出息短,入息长时知我入息长,入息短时知我入息短。念息时思维集中于出入息的始终,即出息时从脐至鼻端,入息时从鼻端至肚脐。   第三是调心。即设法使全部精神意志集中于一个对象上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10541588.html
  • 度生死海 回头是岸

    知道要觉醒,不再随念头东奔西跑,而是学习掌握自己的心,作自己的主人,藉助不同的因缘与境界来调心、调身、调烦恼、调念头,到最后因缘和合,福德增胜,即能成就圆满究竟觉,所以就能从生死中超越生死,在生死中要...

    见寿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61146229.html
  • 从凡人到圣者阿罗汉——禅观的发展

    清净喜乐、专注等情况发生,以至于会遍满全身。如果继续调心修学,则会发生色界安止定。  而慈心定可以通过一些偈语的背诵而发生,也可以亲近有慈心定经验的行者时发生。  不过以上止的修行是因人因环境而异的,...

    dhiti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33849827.html
  • 坐禅与情绪管理─心理学对坐禅的检验

    就会有良好的适应力,故云“当修习方便禅思,内寂其心,如实观察。”佛学中所指陈的方便禅思,对现代人的精神生活而言,是一帖弥足珍贵的良药。它的重点就在坐禅,它包括调身、调心和调息的冥思训练,以及运用在生活...

    郑石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93350639.html
  • 祖师禅与般若

    ,即顿悟之法门。然修祖师禅者,如上所说,要调息、调身、调心,无不先修一段如来禅,即参禅中必用坐禅,先息心凝思,然后才能以心观心,此亦即先要渐修,而后方能顿悟之。据《祖庭事苑》卷三记载,禅宗始祖菩提达摩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52952677.html
  • 中国茶道与佛家

    必由之路。佛教也主静。佛教坐禅时的无调(调心、调身、调食、调息、调睡眠)以及佛学中的“戒、定、慧”三学也都是以静为基础。佛教禅宗便是从“静”中创出来的。 可以说,静坐静虑是历代禅师们参悟佛理的重要课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33456874.html